移植医学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移植医学研究所简介

一、移植医学研究所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于2018年9月3日成立器官移植科,因学科发展,为更好的开展工作,于2020年8月19日成立移植医学中心,至2023年12月6日升级为移植医学研究所。移植医学研究所下设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实验室。移植医学研究所下设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移植医学中心、移植医学实验室。

团队建设近20年,临床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完整,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高,学科队伍年轻、充满活力,是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医护技队伍。中心现有医护技人员116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35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2人,硕士生导师资格4人,拥有博士学位9人,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学位21人。

团队目前为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器官移植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人体器官与组织捐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广西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广西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卫健委肾移植及胰腺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广西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器官移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西器官捐献与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


二、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团队是国内运行模式最成熟的团队之一。在孙煦勇教授领导下,团队探索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经15载。自2007年完成第一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以来,建设更规范、更高效、更健全的OPO,一直是团队的追求!

2016年团队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院级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完善了国家—省级—院级器官捐献管理组织架构。近年来,团队每年完成捐献案例约200例,2022年完成捐献案例245例,我院服务范围器官捐献的百万人口捐献率(PMP)总体超过15%,居于全国最前列。团队先后编写了《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供器官功能评估和维护专家共识》、《体外膜肺氧合在公民逝世后捐献供器官保护中的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尸体供器官保护的技术操作规范》等多部专家共识与指南,多次参与编写《中国器官捐献工作指南》,不仅给国内器官捐献工作的推进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验,而且还将团队ECMO等优势技术在全广西各大医院推广。

近年来多次应用“空中医疗救援”对器官捐献供体进行航空转运,降低高危供者的转运风险,探索并逐步建立捐献供体“快速、安全”的转运新模式。


三、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中心是一个开展心脏、肺脏、肾脏、肝脏、胰腺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集临床、教学、科研及创新转化于一体的国际、国内一流的学科。下设移植医学中心一病区、移植医学中心二病区、移植医学中心监护病区、移植医学中心门诊部。学科秉承“自强不息、自主创新、超越卓越”的发展理念,以“安全、质量、服务”为准则,科学、合理、规范诊治移植病友。目前学科在肝移植、肾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捐献器官功能评估与修复、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移植重症、移植术后随访诊治、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等专业领域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团队至今已完成器官移植手术近5000例, 2022年完成大器官移植手术557例,其中肝移植121例、肾移植424例,移植数量与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四、移植医学实验室

移植医学实验室是广西器官捐献与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临床移植医学引领下,贯彻整体移植医学与转化医学理念,构建移植医学临床和应用基础研究。

实验室开展移植医学相关的临床检验包括:HLA基因中高分辨分型、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HLA抗体/非HLA抗体、药物浓度、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等检测。HLA基因分型是移植术前选择与供者HLA基因相匹配的受者进行移植的依据;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药物浓度的监测,可以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免疫监测能够及时的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临床提供排斥反应和感染的依据,以便及时展开针对性治疗。此外作为专业的移植医学实验室,开展移植相关各项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实验室的核心使命。2022年移植医学实验室发现壮族人群新基因,获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命名为:DRB1*04:357

实验室围绕器官捐献与移植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并将成果回归临床应用。随着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移植医学中心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将迈上更高的水平!

五、特色技术

1.肾移植:团队至今完成肾移植超过4000例次。中心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及研究总结,制定出一套符合不同患者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最大程度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同时,在高难度的儿童肾移植、老年患者肾移植、再次及多次肾移植、包含肾在内的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肝移植:团队至今完成肝移植超过600例次。近年来,肝移植手术时间和术中无肝期明显缩短,术中输血明显减少,无输血肝移植可接近手术总数1/3。同时在肝肿瘤肝移植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诊疗体系,最大可能减少肿瘤的复发,大大提高患者存活率;在肝肾联合移植、腹部器官簇联合移植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肝移植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多器官联合移植:近年来,团队每年完成的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心肾联合移植、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等手术数量、种类一直稳居全国前五名。多器官联合移植已创新性形成了一套适应手术、免疫抑制治疗和多学科联合管理体系,无论是手术成功率、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在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为广大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带来福音。

4.心脏移植:对于多种病因导致的终末期心脏病和各种内、外科治疗方法均无效的心功能衰竭,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已成为一个常规治疗项目。同时我院已获得心脏移植资质,能满足广大各类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就诊需求。

5.肺移植:目前我院已获得肺脏移植资质,可对终末期良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囊性纤维化、ɑ-1抗胰蛋白酶缺乏,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功能严重受损、内科药物和一般外科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肺移植手术治疗。

6.ECMO、CRRT技术:本中心在各种急危重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ECMO、CRRT治疗的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心、肺、肝移植围手术期ECMO联合CRRT应用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国内最早将ECMO技术应用于供体器官功能维护,并发表了《体外膜肺氧合在中国公民逝世后捐献供器官保护中应用指南(2017版)》,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六、科研情况

团队先后承担国家985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自治区主席基金等各级科研基金41项,科研经费1300多万元,主编或参编专著8部,发表SCI论文30余篇,论著2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广西创新争先奖1项。同时,是中国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器官捐献管理工作指南》第四版、第五版主要编撰单位及负责人;参与国家卫健委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国器官移植临床诊疗指南》21部指南和专家共识中13部的编审任务,其中执笔编撰了《公民逝世后捐献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及维护指南》、《ECMO在公民逝世后器官功能维护中的应用指南》两个原创性、奠基性指南,从而奠定了学科在国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