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

科室简介:疼痛科是广西疼痛医学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学科建设与管理的领头单位,是广西最早建立的、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疼痛性疾病诊断、治疗及研究单位,是国家疼痛质控中心第一批哨点医院、首批国家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及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副会长、《中华疼痛学杂志》副总编所在单位,是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和广西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西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西疼痛专科联盟会长所在单位,是广西疼痛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卫健委能建中心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癌痛全程管理精准能力提升培训基地、迈瑞/索诺声超声广西培训基地、低温等离子技术广西培训基地。现有医护人员21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护师1名,讲师、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护士1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


疼痛科全家福


特色技术: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在DSA-CT三维重建并MRI影像融合引导、全麻或局麻下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或射频热凝术,这两种方法定位精准、创伤轻微、疗效肯定、风险较小,都是目前临床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微创介入治疗慢性脊柱关节病疼痛

在DSA或超声定位引导下,局麻下细针穿刺,采用经皮臭氧注射、PRP(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射频靶点热凝术或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椎间孔镜技术、椎体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脊柱关节病疼痛、骨质疏松症疼痛及手术后各种慢性疼痛等,这些方法适应证广、安全可靠、无痛苦、风险小、免开刀、见效快,均为目前治疗各种慢性脊柱关节病疼痛确切有效的方法。



























◆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专业治疗

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是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疼痛,我院是目前全广西治疗该疾病疗效最好的医院,开创性采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脊髓或周围神经电刺激、超声可视化神经阻滞/神经射频、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超激光、激光磁、三氧自体血等综合治疗,镇痛快、疗效好、低复发。


DSA引导下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超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

◆超声可视化神经阻滞术与神经调控术

神经阻滞术与神经调控术是疼痛科的核心技术。超声可视化精准靶向神经阻滞术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痛、软组织与筋膜疼痛、脊柱关节病疼痛等;神经调控术如脊髓/周围神经电刺激、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鞘内吗啡泵)植入术用于治疗各种慢性难治性疼痛包括癌症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手术后慢性疼痛等。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治疗带状疱疹相关性神经痛(单电极)

短时程周围神经电刺激系统植入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系统植入治疗难治性下肢神经痛(双电极)

超声可视化的精准靶向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


◆癌症疼痛的微创与介入治疗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鞘内吗啡泵)植入或通过选择性神经毁损治疗技术有效管理各种类型的难治性癌痛,为对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用量过大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各时期难治性癌痛病人提供一个无痛的或较少疼痛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舒适的治疗方案。


半植入鞘内吗啡泵治疗难治性癌症和非癌症疼痛



全植入式鞘内吗啡泵植入治疗难治性癌症和非癌症疼痛

DSA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


◆慢性疼痛的物理治疗及再生医学治疗

应用高科技物理治疗设备如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激光磁疗仪、深层肌肉按摩仪及再生医学治疗如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银质针、内热针等治疗各种神经痛、软组织与筋膜疼痛、骨关节疼痛、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三高征、亚健康状态等,不吃药、不打针,避免了药物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高效、无痛、安全、绿色,适应范围广,治疗效果好。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内热针治疗慢性肌肉筋膜疼痛











专家介绍:

蒋宗滨: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疼痛科首席医学专家、留学加拿大和美国;现为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副会长、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广西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广西疼痛专科联盟会长、广西医学会第九届理事、广西科学基金与项目评审专家、广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是《中华疼痛学杂志》副总编辑以及《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医学参考报·疼痛学专刊》、《广西医学杂志》、《微创医学杂志》等10多本专业杂志的常委编委和编委;工作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8篇;编写学术专著及国家卫计委规划教材30部;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在研项目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多名;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基础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多次出国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是我国和我区知名的疼痛学家与麻醉学家。


何睿林: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留学美国和奥地利;现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兼微创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脊柱疼痛微创工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神经病理性疼痛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内镜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肌骨及浅表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广西学组副主任委员;是《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中华疼痛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参编卫生部“十二五”、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疼痛诊疗学》第3、4版以及《癌痛治疗手册》等专著2部;副主译《神经阻滞与疼痛介入治疗技术》第1版;参编《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1部;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在国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擅长各种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疼痛的微创与介入治疗,对疼痛的基础理论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是我区知名的疼痛学家,是2022年度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十佳医师”。

周增华: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务部副部长(主持工作);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疼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委兼秘书、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广西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大学毕业后从事疼痛临床工作,研究生期间主攻疼痛医学,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多次参加区内外疼痛学术会议;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

许圣荣: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年委员、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广西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委员、广西疼痛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疼痛临床工作,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多次参加区内外疼痛学术会议;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对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

唐学良: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委员,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疼痛临床工作。 2011年赴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进修学习,2018年赴山东济宁参加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的“内热针疗法”培训班,2023年到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学习射频治疗技术。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掌握颈肩腰腿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综合治疗技术,熟练运用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各种慢性疼痛性疾病。

陆世翠:科护士长,医院疼痛小组组长,副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项培训证书获得者,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专业疼痛护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院人文建设专委会委员、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委员、广西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委会委员、广西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一届疼痛护理学组副组长,作为第一草拟人参与编制广西地方标准《疼痛综合评估规范》,参编《广西新冠肺炎方舱医院及(亚)定点医院工作手册》《广西卫健系统青年援沪心得实录》《富血小板血浆(PRP)在疼痛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医院《疼痛管理手册》等书籍,主持课题 4 项,在研课题 7 项,在国内发表专业论文16 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 项。曾赴天津人民医院进修内镜介入护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学护理管理、华西医院培训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管理与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癌痛全程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疼痛规范化管理推广与实践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姓名

职称

出诊时间

何睿林

主任医师

周一全天

蒋宗滨

主任医师

周二全天

许圣荣

副主任医师

周三全天

何睿林

主任医师

周四上午

叶小龙

主治医师

周四下午

蒋宗滨

主任医师

周五上午

胡鑫

住院医师

周五下午

叶小龙/胡鑫

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周六上午